不像文学,只是一个非常自恋的人去满足一些有自恋倾向的人(rén )罢了(le )。
此时我也有了一个女朋友,是电视台一个谈话节目的编导,此人聪慧漂亮,每次节目有需(xū )要得出(chū )去借东西都能扛着最好的器具回来。她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自己没找到话题的时候整天(tiān )和(hé )我厮混在一起。与此同时我托朋友买了一台走私海南牌照的跑车3000GT,因为是自动挡,而且车(chē )非常(cháng )之(zhī )重,所以跟桑塔那跑的时候谁都赢不了谁,于是马上又叫朋友定了一台双涡轮增压的3000GT,原(yuán )来的车(chē )二手卖掉了,然后打电话约女朋友说自己换新车了要她过来看。
我泪眼蒙回头一看,不(bú )是(shì )想象中的扁扁的红色跑车飞驰而来,而是一个挺高的白色轿车正在快速接近,马上回头汇(huì )报说(shuō ):老夏,甭怕,一个桑塔那。
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学生,听他们说话时,我作为一个中(zhōng )国人,还是连杀了同胞的心都有。所以只能说:你不是有钱吗?有钱干嘛不去英国?也不是一样去(qù )新(xīn )西兰这样的穷国家?
其实只要不超过一个人的控制范围什么速度都没有关系。
原来大家所关(guān )心的(de )都(dōu )是知识能带来多少钞票。
第一次真正去远一点的地方是一个人去北京,那时候坐上火车真(zhēn )是感触(chù )不已,真有点少女怀春的样子,看窗外景物慢慢移动,然后只身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连(lián )下了火车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以后陆陆续续坐了几次火车,发现坐火车的诸多坏处,比(bǐ )如我(wǒ )睡(shuì )觉的时候最不喜欢有人打呼噜,还有大站小站都要停,恨不得看见路边插了个杆子都要停(tíng )一停,虽然坐火车有很多所谓的情趣,但是我想所有声称自己喜欢坐火车旅行的人八成是因为(wéi )买(mǎi )不起飞机票,就如同所有声称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只要能挪动就可以不必追求豪华舒适品(pǐn )牌之类(lèi )的人只是没钱买好车一样,不信送他一个奔驰宝马沃尔沃看他要不要。
内地的汽车杂志没(méi )有办法(fǎ )看,因为实在是太超前了,试车报告都是从国外的杂志上面抄的,而且摘录人员有超跑(pǎo )情(qíng )结和概念车情结,动辄都是些国内二十年见不到身影的车,新浪的BBS上曾经热烈讨论捷达富(fù )康和桑(sāng )塔纳到底哪个好讨论了三年,讨论的结果是各有各的特点。车厂也不重视中国人的性命,连后座(zuò )安全带和后座头枕的成本都要省下来,而国人又在下面瞎搞,普遍有真皮座椅情结,夏(xià )利(lì )也要四个座椅包上夏暖冬凉的真皮以凸现豪华气息,而车一到六十码除了空调出风口不出(chū )风以外(wài )全车到处漏风。今天在朋友店里还看见一个奥拓,居然开了两个天窗,还不如敞篷算了,几天前在报纸上还看见夸奖这车的,说四万买的车花了八万块钱改装,结果车轮子还没有我一(yī )个(gè )刹车卡钳大。一辆车花两倍于车价的钱去改装应该是属于可以下场比赛级别了,但这样的(de )车给我(wǒ )转几个弯我都担心车架会散了。
对于摩托车我始终有不安全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在小学的(de )时候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交通安全讲座,当时展示了很多照片,具体内容不外乎各种各样的死(sǐ )法(fǎ )。在这些照片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一张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被大卡车绞碎四肢分家脑浆横(héng )流皮肉(ròu )满地的照片,那时候铁牛笑着说真是一部绞肉机。然后我们认为,以后我们宁愿去开绞肉(ròu )机也不愿意做肉。
当年春天即将夏天,就是在我偷车以前一段时间,我觉得孤立无援,每(měi )天看(kàn )《鲁滨逊漂流记》,觉得此书与我的现实生活颇为相像,如同身陷孤岛,无法自救,惟一不(bú )同的是(shì )鲁滨逊这家伙身边没有一个人,倘若看见人的出现肯定会吓一跳,而我身边都是人,巴不(bú )得让这个城市再广岛一次。
請(qǐng)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m.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