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春(chūn )天中旬,天气开始暖和。大家这才开始新的生活,冬天的寒冷让大家心有余悸,一些人甚至可以看着《南(nán )方日报(bào )》上南方两字直咽口水,很多人复苏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处打听自己去年的仇人有没有冻死。还有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姑娘已经跟比自己(jǐ )醒得早(zǎo )的人跑(pǎo )了,更(gèng )多人则(zé )是有事没事往食堂跑,看看今天的馒头是否大过往日。大家都觉得秩序一片混乱。
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zhī )所以差(chà )是因为教师的水平差。
第二是善于打小范围的配合。往往是三个互相认识的哥儿们,站在方圆五米的一个范围里面,你传我我传他半天,其他(tā )七个人(rén )全部在(zài )旁边观(guān )赏,然(rán )后对方逼近了,有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往往是站得最靠近自家大门的)支撑不住,突然想起来要扩大战线(xiàn ),于是马上醒悟,抡起一脚,出界。
一个月以后,老夏的技术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在人群里穿梭自如。同时我开始第一次坐他的车。那次爬上车以后(hòu )我发现(xiàn )后座非(fēi )常之高(gāo ),当时(shí )我还略有赞叹说视野很好,然后老夏要我抱紧他,免得他到时停车捡人,于是我抱紧油箱。之后老夏挂入(rù )一挡,我感觉车子轻轻一震,还问老夏这样的情况是否正常。
第一次真正去远一点的地方是一个人去北京,那时候坐上火车真是感触不已,真有点少(shǎo )女怀春(chūn )的样子(zǐ ),看窗(chuāng )外景物(wù )慢慢移动,然后只身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连下了火车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以后陆陆续续坐了几次火车(chē ),发现坐火车的诸多坏处,比如我睡觉的时候最不喜欢有人打呼噜,还有大站小站都要停,恨不得看见路边插了个杆子都要停一停,虽然坐火车有很(hěn )多所谓(wèi )的情趣(qù ),但是(shì )我想所(suǒ )有声称自己喜欢坐火车旅行的人八成是因为买不起飞机票,就如同所有声称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只(zhī )要能挪(nuó )动就可以不必追求豪华舒适品牌之类的人只是没钱买好车一样,不信送他一个奔驰宝马沃尔沃看他要不要。
假如对方说冷,此人必定反应巨大,激情(qíng )四溢地(dì )紧紧将(jiāng )姑娘搂(lǒu )住,抓住机会揩油不止;而衣冠禽兽型则会脱下一件衣服,慢慢帮人披上,然后再做身体接触。
其实离开(kāi )上海对(duì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有一天我在淮海路上行走,突然发现,原来这个淮海路不是属于我的而是属于大家的。于是离开上海的愿望越发强烈(liè )。这很(hěn )奇怪。可能属(shǔ )于一种心理变态。
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dé )很退步(bù ),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gēn )本不在(zài )一个欣(xīn )赏的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qù )。这是(shì )一种风格。
当年夏天,我回到北京。我所寻找的从没有出现过。 -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bú )好,风(fēng )沙满天(tiān ),建筑(zhù )土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rán )超过十(shí )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zǐ )比馒头(tóu )还大。
請(qǐng)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m.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