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朋友,出国学习都去新西兰,说(shuō )在那里的中国学生都是开跑车的,虽(suī )然那些都是二(èr )手的有一些车龄的前轮(lún )驱动的马力不(bú )大的操控一般的跑车,说白了就是很多中国人在新西兰都是开两个门的车的,因为我实在不能昧着良心称这些车是跑车。而这些车也就是中国学生开着会觉得(dé )牛×轰轰而已。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wéi )《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shì )宜,此时觉得(dé )北京什么都不好,风沙(shā )满天,建筑土(tǔ )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jīng )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dào )半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kàn )了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shí )么都好,至少(shǎo )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还(hái )大。
其实从她(tā )做的节目里面就可以看(kàn )出此人不可深交,因为所谓的谈话节目就是先找一个谁都弄不明白应该是怎么样子的话题,最好还能让谈话双方产生巨大观点差异,恨(hèn )不能当着电视镜头踹人家一脚。然后(hòu )一定要有几个看上去口才出众的家伙(huǒ ),让整个节目(mù )提高档次,而这些家伙(huǒ )说出了自己的(de )观点以后甚是洋洋得意(yì )以为世界从此改变。最为主要的是无论什么节目一定要请几个此方面的专家学者,说几句废话来延长录制的时间,要不然你以为每个对(duì )话节目事先录的长达三个多钟头的现(xiàn )场版是怎么折腾出来的。最后在剪辑(jí )的时候删掉幽(yōu )默的,删掉涉及政治的(de ),删掉专家的(de )废话,删掉主持人念错(cuò )的,最终成为一个三刻钟的所谓谈话节目。
内地的汽车杂志没有办法看,因为实在是太超前了,试车报告都是从国外的杂志上面抄的,而且摘录人员有超跑情结和概念车情(qíng )结,动辄都是些国内二十年见不到身(shēn )影的车,新浪(làng )的BBS上曾经热烈讨论捷达(dá )富康和桑塔纳(nà )到底哪个好讨论了三年,讨论的结果是各有各的特点。车厂也不重视中国人的性命,连后座安全带和后座头枕的成本都要省下来,而国人又在下面瞎搞,普遍(biàn )有真皮座椅情结,夏利也要四个座椅(yǐ )包上夏暖冬凉的真皮以凸现豪华气息(xī ),而车一到六(liù )十码除了空调出风口不(bú )出风以外全车(chē )到处漏风。今天在朋友店里还看见一个奥拓,居然开了两个天窗,还不如敞篷算了,几天前在报纸上还看见夸奖这车的,说四万买的车花了八万块钱改装,结(jié )果车轮子还没有我一个刹车卡钳大。一辆车花两倍于车价的钱去改装应该(gāi )是属于可以下(xià )场比赛级别了,但这样(yàng )的车给我转几(jǐ )个弯我都担心车架会散了。
总之就是在下雨的时候我们觉得无聊,因为这样的天气不能踢球飙车到处走动,而在晴天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无聊,因为这样的天气(qì )除了踢球飙车到处走动以外,我们无(wú )所事事。
我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所以(yǐ )差是因为教师(shī )的水平差。
电视剧搞到(dào )一半,制片突然觉得没意思,可能这个东西出来会赔本,于是叫来一帮专家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专家扭捏作态自以为是废话连篇,大多都以为自己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说起话来都一定是如何如何,并且搬(bān )出以前事例说明他说话很有预见性,这样的人去公(gōng )园门口算命应当会更有(yǒu )前途。还有一些老家伙骨子里还是抗战时的东西,却要装出一副思想新锐的模样,并且反复强调说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仿佛我们都不知道这一点似的,这样的老家(jiā )伙口口声声说什么都要交给年轻人处(chù )理,其实巴不得所有的酒吧舞厅都改(gǎi )成敬老院。 -
不(bú )幸的是,这个时候过来(lái )一个比这车还胖的中年男人,见到它像见到兄弟,自言自语道:这车真胖,像个馒头似的。然后叫来营销人员,问:这车什么价钱?
請(qǐng)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m.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